竹影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竹影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竹影说课稿1一、说教材:
《竹影》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的一篇关于艺术启蒙教育的散文,本文是一篇意蕴清新、淡雅,字里行间充满灵动之美的散文。
儿童的生活、心态是丰子恺的漫画题材,也是他的文章取材之源。正如他在《谈自己的画》中所说:“我企慕这种孩子们的生活的天真,艳羡这种孩子的广大。”本文就是描述了一群孩子在月光下描绘竹影的故事。平常的生活小事却传递了一个大道理——童稚的游戏中蕴含着艺术和美。文中优美的自然景物、浓郁的生活气息、特有的儿童情趣,如同一幅中国画呈现在读者眼前。读罢文章,不禁让人追忆一段似水年华;咀嚼一味童趣之美;唤醒一缕童真之思。
二、说教学目标:
1.字词积累作为第一个目标。对于初一的学生,夯实基础是很重要的。
2.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了解课文内容。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三个孩子在庭院的种种游戏,引出父亲与孩子们对中国画的讨论。此文用笔如行云流水,环环相扣。(《课标》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3.品读课文生动的描写,体味童趣美、感受语言美。
充满童趣、生动的描写是本文的最大特色。作者用生动细致的刻画、巧妙地比喻、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将月夜的景、物、人刻画的生动传神、富有情趣。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本文的语言特色。
4.理解课文,体会童稚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和美。
文章并没有单纯写孩子们的游戏,而是不惜大量的笔墨,写父亲引导孩子们了解中国画。父亲传神的讲解,在孩子们的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象,文章结尾,孩子们的意犹未尽,华明的依依不舍,和“我”再欣赏挂在中堂吴昌硕的墨竹的感受,都说明孩子们在游戏中受到了艺术的熏陶,很好地揭示了“童稚的游戏中蕴含艺术和美”这一主旨。
三、说教法、学法: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引导、理解、体悟”等词语,彰显了我的教学理念。我采用朗读教学法、美点寻踪法、引导感悟法教学。引导学生从初读、品读、体悟〔初读——理清课文思路(看天看月看人影——描竹影——谈中国画);品读——体味童趣美、感受语言美)、体悟——探究文章主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受艺术和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学生采取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即小组合作,自由品评法和朗读、圈点勾画法。
四、说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播放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导语:“月下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在宁静的柔美的月光下,几个活泼可爱的孩子约在一起,走到院子里来,做起来各种有趣的游戏,正是这些游戏,让他们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走进丰子恺的散文《竹影》。
【设计意图】:古人云: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用音乐来创设一种宁静的氛围,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了解一段往事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思路,了解课文内容。”这是理解课文的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进入下一个板块,深入学习。
三、感受童年之趣
1.大家认为是“有趣”的,那么请大家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充满童趣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前后排同学可以讨论。(课件)
2.学生回答。学生可能会答到以下一些方面:华明来时的影子像青蛙跳;华明的不请自来,无让而坐;小伙伴们对弟弟所提问题的探讨;大家对水门汀上竹影的赞美、描绘;我们十分自得地将自己的作品比作名家的大作??
老师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孩子们调皮、可爱、爱刨根问底、注意了容易转移等天性,感受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一份童趣、童真。有些语句应让学生读读,读出那份童趣。
3.在同学们的眼 ,这群孩子是这么的有趣,那么在他们的父亲眼中是否有趣呢?请画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设计意图】:七年级的学生还是孩子,这一部分的寻找和感受会极大地引起学生的共鸣,会让学生发出会心的一笑,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会勾起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的美好回忆,这将为后面的环节打下一个基础。
四、品味物外之美
1.美美地找: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章,找出你觉得美的语句,用“我觉得__________很美,因为___________”的句式,谈谈自己的品读收获。(课件)
2.美美地品:学生举手回答。学生有可能会答到:傍晚时光的美、月光的美、月光下竹影的美等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要加以引导,同时可采用“置换法”、“删除法”等方法,让学生深刻领会到课文语言的精美、传神、意蕴丰富。
3.美美地读:教师在学生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一定要让学生读一读,读出那种韵味,读出那份情思。
4.小结:大家谈的都不错,老师小结了一下,同学们从这几方面来品味语句的:①用词的传神 ②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 ③语句中某些词语的表现力 (课件)
今后大家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适当地运用这些方法来赏析语句。
【设计意图】:本板块设计意图有二:①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语句,是散文学习的重点,也是《课标》明确提出的要求。所以本板块是本节可的重点之一。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归纳,让学生掌握方法,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过渡:孩子们玩的忘乎所以,以至于“我”的父亲走近也毫不知晓,但恰恰是父亲的到来,给了我们更多的收获。
五、悟物外之思
文末作者写到:“我回到堂前,看到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乎更有意味”。这幅墨竹画在作者家里一直挂着,他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为什么他此时会觉得更有意味呢?(课件)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可适当加以指导。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作者儿时与伙伴们天真烂漫的描竹影游戏活动及父亲把孩子们带进中国画的艺术殿堂的事,揭示了生活中处处包含着艺术和美。”方面来理解。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智慧碰撞,产生美丽的火花;同时,个体的片面认识趋于完善。也让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升华到理性的感悟。
过渡:这些孩子乐在其中,不禁也让我们回忆起自己的童年。那么我们的童年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六、迁移——由文本到自我< ……此处隐藏19460个字……
惬意(qie) 水门汀(ting)
口头禅(chan) 参差不齐(cenci)
竹影说课稿10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单元所选全是文化艺术方面的文章,通过阅读可以从中看到作家对艺术的体验和感悟,由此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和认识。
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作者是艺术大师丰子恺先生。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看天看月看竹影的游戏及作者对中国画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为我们指出了只要留心自己的生活,即使看似天真的游戏,也会让我们获得人生的真谛。
2、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确立 :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我 把“ 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趣活动中,认识到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 确立为本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
根据教材的知识构建特点和七年级学生天真活泼、好问的特点,我确立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是: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在老师恰当提升引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具有开放性。
前两点侧重能力目标,后一点侧重学习方法。全文通过生动地 语言 描写,着重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因而定为教学重点 ,难点是通过学习,感受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二、 说教法 :
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 七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好问,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求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我决定在教学中本着启发式原则, 利用如下方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朗读教学法:“教学千法读为本”,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活泼风趣,很适合朗读。因此采用朗读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课文内容,为全文的品评鉴赏奠定基础。
2、 美点追踪法: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阅读的主体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品评文章的美点,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品评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同步提高。
3、引导感悟法:学习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感受,说说对本文的感悟,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三、 说学法 :
叶圣陶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自主探究学习理论认为:“只有学会的,没有教会的”,可见,学习的基础是自主,而学习的关键也是自主。为此我为学生设计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法: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自由品评,突出重点,注重学生学习中的独特体验。
2、朗读欣赏法:“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引导学生在朗读、析读、讲读的过程中感受文章的形美、意美,同时也教会学生学习散文的重要方法-----朗读法。
3、圈点勾画法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课前准备:
1、学生查阅字词典,解决字词难关;
2、收集关于丰子恺先生的相关资料。
五、 说教学过程 :
(一) 提问, 导入新课 :
抽生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在绘画及散文方面的创作成就非常出色,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丰子恺先生为什么会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呢?其实,这和他的童年是分不开的,早在童年时期他就对艺术有了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那么他是如何体验的呢?这次经历又让他懂得了什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他的文章《竹影》 。
(设计思路:一:学生 可以 充分了解作者的情况,课堂上不再浪费时间;二 : 紧扣文章的主旨 , 即童时的体验和经历可以影响今后的人生,从而为下一步问题的设计做好铺垫。)
(二 )初读 ,感知 内容:
自由朗读,用最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包括六要素) 。
(设计思路:朗读是对课文语言及内容最直接 、 最真切地感知,通过自读,学生初步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也可以 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三)精读,感受情趣 :
1、引竹:本文以“竹影”为题,是否开篇就写“竹影”呢?(明确事出必有因:以月夜乘凉引出即将所写主题)。
2、识竹:(看——画——听)月下看、水门汀上画、听父亲介绍。(本文重点)
3、悟竹:艺术,蕴涵在美中;美,就在身边。
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一次平凡的游戏,却有了艺术美的发现 。在整个过程中,作者用精妙 生动的描写表现了童真童趣 ,勾勒, 朗读,并试着说明理由。
例如:门口一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 (拟人)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的减弱。(比喻)
……
(设计思路:《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对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品读交流中,让学生的思维互相碰撞,引起共鸣。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语言生动形象 ,分析时,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发挥 其 主体作用,同时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品析语言的能。)
(四)赏析,突破重点 :
文末作者写到:“我回到堂前,看到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乎更有意味”。这幅墨竹画在作者家里一直挂着,他已经很熟悉了,那么为什么他此时会觉得更有意义呢?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同学们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最终定格为:“ 欣赏美的能力提高了,从而也就觉得更有意味 ”。 从而也回答了导入新课时的问题,即作者的成功和他童真时的这次经历有着 密切的关系。这样设计前后呼应,使思路更加严密。
(五)拓展,感悟生活 :
丰子恺先生从他的童趣中品味到墨竹的美和中国画的美,提高了自己欣赏美的能力。其实,我们的语文学习也是在享受一种美,这是语言文字的美,是文学艺术的美,那么我们如何提高自己欣赏这种美的能力呢? (同学们畅所欲言 , 既能开拓他们的思路,也能对他们学习语文有所帮助。)
(六) 课堂小结 :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在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无处不在:一片枯叶、一叶残贝、一抹斜阳,都能让你感动流连,受益匪浅。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语文这个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六、作业:以“童趣”为话题写一段小练笔。
附:板书
竹 影
—— 丰子恺
引:月夜乘凉
识:(看、听、画)竹 →→关注生活,发现美、欣赏美
悟:艺术美
文档为doc格式